ONE冠军赛诞生于2011年7月14日的新加坡,由企业家查特里·西尤堂(Chatri Sityodtong)与ESPN前高管崔伟德(Victor Cui)联合创立。作为亚洲本土孕育的顶级格斗赛事,它以新加坡为总部,以“回归格斗本源,传承亚洲文化”为使命,逐步发展为横跨综合格斗泰拳踢拳降服缠斗等多领域的国际体育IP。其名称从初始的“ONE Fighting Championship”(ONE FC)于2015年简化为“ONE Championship”,标志着从区域性赛事向全球舞台的跃迁。
新加坡基因:国家资本与战略定位
新加坡政府与资本是ONE冠军赛的基石。创始团队利用新加坡成熟的金融体系和国际化的基础设施,吸引红杉资本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GIC)淡马锡控股等机构注资,为初期发展提供强力支撑。这种“国家资本+市场化运营”的模式,使ONE冠军赛在十年内成长为亚洲格斗产业的标杆。
新加坡的多元文化背景赋予赛事独特的融合基因。创始人查特里·西尤堂作为日泰混血,将东南亚武术传统与全球化视野结合。赛事规则设计兼容并蓄:既保留泰拳的肘膝技术缅拳的地面缠斗,又融入巴西柔术等国际流派,形成“亚洲武术博览会”。这种文化包容性成为其区别于UFC等西方赛事的核心竞争力。

亚洲武术的全球输出平台
ONE冠军赛以亚洲为原点,构建辐射全球的武术传播网络。其电视转播覆盖170余个国家,签约来自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选手。通过“超级系列赛”(Super Series)品牌,赛事将泰国罗唐的刚猛泰拳日本内藤祯贵的地面绞技中国熊竞楠的坚韧格斗等亚洲武者形象推向国际,输出“正直谦逊荣誉”的亚洲武术精神。
中国是ONE亚洲战略的核心支点。自2014年进入中国市场后,赛事签约熊竞楠唐凯张沛勉等顶尖选手,并借助“首位中国女子综合格斗世界冠军”“最年轻男子踢拳冠军挑战者”等标签强化本土认同。2024年,ONE与广东政府及企业达成战略合作,计划通过赛事落地带动大湾区体育旅游融合,凸显其深耕亚洲的决心。
云顶集团3118acm官网争议中的身份博弈:商业扩张与文化主权
ONE冠军赛的“亚洲代表”身份面临多重挑战。在中国市场,其宣传策略曾引发争议。例如宣称张沛勉有望成为“中国首位踢拳世界冠军”,被指忽视魏锐(2017年K-1冠军)、王俊光(2019年Enfusion冠军)等中国选手的国际成就。此类表述被批评为“虚假宣传”,折射出国际赛事本土化过程中的文化话语权冲突。
赛事规则体系亦遭遇传统格斗界的质疑。ONE的独特评分标准(如综合压制性终结意愿)常被与GLORYK-1等老牌站立赛事对比。尽管其签约了乔治·佩托西奥雅桑克莱等踢拳传奇,但部分业内人士认为ONE通过资本优势“收编”选手,挤压了欧洲赛事生存空间。这种扩张模式反映了全球化体育IP对传统格斗生态的重构。
资本全球化与本土根植性的平衡
为突破区域限制,ONE加速全球化布局。2022年,母公司One Group Holdings将法律注册地从新加坡迁至开曼群岛,优化国际资本运作。2023年5月,首场美国赛在科罗拉多州举办,综合格斗传奇“大力鼠”狄米崔斯·约翰逊与泰拳天王罗唐同台,标志着亚洲武术文化向北美主流市场的主动输出。
其“亚洲基因”仍是核心资产。赛事持续强化新加坡总部职能,通过政府合作巩固区域枢纽地位。例如2024年在中新理事会框架下拓展广东合作,将体育赛事与城市文旅绑定。这种“全球化运营亚洲化内核”的双轨策略,成为其在UFC主导的格斗市场中差异化生存的关键。
结论:亚洲武术的全球化载体
ONE冠军赛的本质是新加坡打造的亚洲武术全球化载体。其成功源于三重优势:
1. 国家资本支撑:新加坡主权基金与跨国资本为其提供抗风险能力;
2. 文化融合创新:以东南亚武术为基底,兼容多元规则,重塑格斗审美;
3. 地缘战略布局:以中国为支点辐射亚洲,再通过美国赛事渗透西方市场。
未来的挑战在于平衡商业扩张与文化尊重。在中国市场,需避免因过度营销引发“荣誉忽视”争议;在规则创新中,需维系与传统流派的和解;在资本全球化进程中,需保留亚洲武术的精神内核。唯有如此,ONE冠军赛方能真正实现其创立初衷——让亚洲格斗文化成为世界通用语言。